今天,我们来聊聊“高考”
前言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尽管这么多年以来,关于高考的争议从未停止。但它始终是综合来看,高考依然是我国无法代替的,唯一的,最接近公平的选拔方式。
很多孩子都将在这个夏天,将以一个成绩同龄人分道扬镳,走向人生不同的分水岭。
以前总有人会说“高考定终身”,但时代的浪潮告诉我们,高考不会决定人生。这没有错,人生是线,从长达几十年的线,而高考是点,一个点即便再重要也不会决定一条线。
但对于没有任何资本,运气爆棚的普通人来说,高考仍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么,面对高考这么严峻的一个坎,我们该如何陪伴好孩子,去迎接高考这个新的人生挑战呢。
有书精选了一些书籍,希望能帮孩子解决考试的心态问题,为他们的未来扬帆启航。
你的身体、思维和精神组成了一个你麾下的团队
说到考试,首先要提的就是考试焦虑。在《战胜考试焦虑》一书中,的作者本·伯恩斯坦,是心理学家和教育教学家,他特别擅长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别误会,这不是在说他能提供考试答案,或者告诉你放之天下皆准的答题套路,而是因为他发现:考试过程中紧张、焦虑、注意力涣散等负面心理因素,并不会因为考生对考试内容、解题思路的熟悉而消失,“考试”这件事本身就会成为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伯恩斯坦称之为“考前应激反应”。我们换个说法,如果你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但还是出现上述问题,你可要好好解决一下自己的面对考试的心理问题了。
那该怎么解决?请你想象这样的一幅场景:你走进了一间教室,准备参加考试。而你周围的人,都显得坐立不安,有的人在抠手指甲,有些人在咬铅笔。你则在座位上伸了伸腿,并且默默地告诉自己,你准备好了。你顺利地答完了前面的题目,到了第四题的时候,你发现有点棘手。然而你仍然保持着放松的状态,因为你坚信自己有办法解出这道题目。整个考试的过程中,你没有畏首畏尾,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并征服了这场考试。
而将这样的描述变为现实的秘诀,就是减少你身体、精神、思维所体验的应激反应,并且在整场考试中,将其维持在最佳水平。
于是在考试的时候,你的身体、思维、精神就要组成一个团队。他们分别能够提升你相应的对抗应激反应的能力:冷静、自信和专注。一言以蔽之,你需要做到的事就是,让自己身体保持冷静,让思维保持自信,让精神保持专注。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点,作者在每次讲述这个的时候,就会把这个理念比喻成一个三脚凳。因为三脚凳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出的最稳固、最耐用的产品之一。这也就是作者提出了“三脚凳理论”。三脚凳的每一条腿都代表着减少应激反应和有所提升的表现。如果其中一个腿力量较弱或者较短的时候,那么它必然会对你考试的水平产生影响。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实战中运用这个三脚凳理论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相应的方法,解决我们与身体、思维和精神层面的断连,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首先,用“三脚凳理论”让身体保持镇静,我们要先知道身体最常见的几种“断连”。
我们身体中最常见的断连是因为屏住了呼吸或者呼吸变得不规律。因为没有呼吸,你的大脑便被剥夺了氧气。在缺少氧气时,你的身体会自动发出紧急信号。这种行为虽非身体有意为之,但是它会直接影响着你的焦虑水平。所以,一旦你屏住呼吸,焦虑水平就会直线上升。
此外,在考试的过程中,呼吸还关系着你能否清晰地进行思考。呼吸与你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中断呼吸会引发恐慌反应,并且进一步导致有序的思维过程陷入混乱。
如果你能平稳而规则地呼吸,并且全身心地投入于当下,那么你的大脑就可以自如地处理手头的任务。有意识地平稳呼吸,有助于你在考试中泰然处之,这正是你在考试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的状态。因此,当呼吸变得不规律而导致你身体不够冷静的时候,你需要做的不是控制思维,而是控制呼吸。只有保持规律且平稳的呼吸,你才能够调动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应对眼前的考试。
身体断连第二常见的原因,就是双脚离地。有些人在考试的时候喜欢翘二郎腿或者双脚蹬在书桌前的横杠上,导致双脚离地。然而这却是一个容易让我们陷入应激的事情。
地球上存在一种强大而稳定的连接力,这便是重力。重力将我们固定于地表之上,也保证了世间万物处于稳定且有序的状态。我们都见过宇航员在失重状态下漂浮在太空中的情景。虽然看上去很有趣,但会让我们摇摆不定。
在和地面保持接触时,我们会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而一旦脱离地面,我们便会感觉不踏实。比如跳水运动员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全身僵硬地跃下跳板,或者舞蹈演员在跳芭蕾舞时绷紧身体。一旦运动员或表演者与自己的身体发生断连,他们的身体就会变得愈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会难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并最终因此无法表现出应有的水准。重力具有令身体得到放松的特性,在此基础上获得的冷静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表现。
所以,当你感觉身体紧张时,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你“束缚”住了自己的身体。其实不仅仅是双脚,如果你紧紧地束缚住其他的部位,比如你的肩膀、下巴或双手,那么在绷紧身体的同时,你牢牢地束缚住了自己,导致你与周围不断发展变化的状况发生了断连。
我们与身体发生断连的第三种情况是关闭感官。我们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以及触觉来感受世界。这五种感官是我们借以进行觉察的首要途径。一旦关闭五种感官中的一种或多种,我们的身体便与周围的一切发生了断连。这就意味着我们没有通过感官与自己此刻所处的现实保持接触。
比如,有一天作者在食堂吃午饭的时候,一心考虑着下午三点要参加的一场重要会议还没有准备好,忧心忡忡。所以,根本没有心情去品味吃进嘴里的食物。他将美食送进嘴里,并囫囵吞枣地咽下,但是却没有体验到食物的美味。这时,他马上发现了自己的状态不对,自己陷入会议前的应激反应中。于是他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味觉、嗅觉和视觉的体验。
随之,他的应激水平立即下降了。不再为即将发生的事感到忧心忡忡,并且重新与当下所处的情境建立了联结。最终,尽管他知道自己依然要参加这场难熬的会议,但他享受到了食物的美味。
在发生这种情况时,“诉诸感官”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开放五种感官,你便与此时此地所发生的状况建立了联结,而参加考试正是一项需要应试者把握当下的活动。
暗示心理学:潜意识里你选择了失败
除了以上的一些调整的方法,往深了说。有时遇到重大考试,我们总会掉链子或者没完成好。撇除没有学好和复习好这些问题,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潜意识出现了问题。我们在潜意识里选择了失败。
在《暗示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如果不想做潜意识的失败者,那就需要通过积极暗示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说到成功,其实很多人没走上成功之路,不一定是他能力不够,可能只是他内心的问题。
这怎么理解呢?就是有人根本不想相信自己的能力,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做事一定失败。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很多人潜意识里会认定自己非常失败。可能是这些人在小时候被父母忽视,或者经历了重大的挫折,所以内心深处不太自信,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这些人经历了后天各种负面暗示的影响,比如朋友说了一句你不行,这种很普通的话,就能够引来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加剧他们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定,即自己肯定不如别人。最严重的是,当一个内在消极的心理暗示形成习惯之后,他可能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失败。
在作者看来,潜意识的失败者既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害怕失败我们都能够理解,每个人可能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轻易尝试进入新的领域,那害怕成功又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潜意识失败者在努力做事情快要成功的时候,他可能会没来由的担心,我能成功吗?我有这个能力吗?也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成功只是昙花一现,荣耀转瞬即逝。总之,这些负面的暗示都会阻碍他们走向成功。
说了这么多潜意识失败者的具体内容,那社会上都有哪些人属于潜意识失败者?在作者看来,那些自以为怀才不遇,总是抱怨别人,不懂得欣赏自己。那些悲观厌世,抱怨社会黑暗的人,这些人都属于潜意识失败者,他们潜意识里就种下了自己会失败的种子,然后把所有失败的因素归结于社会大环境。一旦社会大环境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会出来扮演一个可怜的受害者的角色。
在作者看来,所有潜意识失败者说白了就是不敢挑战自己,他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先对自己说了一句,我不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才不敢迈出改变自己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内心深处真的有这种否定自己的潜意识,那我们能做的第一步就是接受你存在这个想法的现状,然后想办法改变,逐步通过各种积极暗示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除了接受当前的想法外,我们还要改变自我意向。这词怎么理解?其实就是人潜意识里的一种自我想象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认定你自己属于哪种人的自我信念。我们一般人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自己与他人比较之后形成的比较意识,特别是根据童年的经验而不自觉形成的。像我们前面说的潜意识、失败的信念就属于比较消极的自我信念。
作者首先强调自我意向是可以改变的,很多人一直想改变自己某些坏习惯或者个性,他们都是把努力集中在自己的行为模式上,而不是意识结构上。其实我们想改变自己的某些习惯,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对这些习惯背后的自我认知,也就是改变自我臆想。作者认为改变自我臆想可以通过形象化的积极暗示来做到。
首先,明确一下你渴望改变的画面,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你想实现什么样的梦想,尽量的去想象出那个画面,这时候你也可以借助外界的东西来帮助自己想象。比如你想考试成功,那就拿出你想考的学校的照片,记住这是你之后可能就读的学校的样子。其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放松身体,使自己的脑细胞处于完全接受的状态,这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希望达成目标的画面。再次,我们可以把积极的自我暗示录成音频,不断的放给自己听,让自己去接受这些正面肯定的暗示。
最后要做的就是休息,因为你已经做过所有正面的暗示了,接下来就是好好休息,一切等待命运的安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