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软瘾”
前言
什么是软瘾?它是相对于““硬瘾”,即就是广为人知的“物质上瘾”,如咖啡,烟,垃圾食物。软瘾更具隐蔽性,不会以极具破坏性的方式毁掉你的生活,而是会在你日复一日的重复中,使你的生活品质持续下滑,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使你很难获得一定的平衡感。
软瘾就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无甚用处却不得不做的无意识行为,它无形中浪费了我们生命中的大半时间。例如,我们一下班就忍不住刷短视频,或者在赶项目的时候忍不住打开手游,或者购物网站刷刷。不知不觉,一晚上过去了,除了对自己的感知越来越麻木,我们一无所获。
长此下去,我们可能会对世界不满意,也对自己充满了愤怒。软瘾不仅偷走了我们的生命,还偷走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精选几本书籍,告诉我们软瘾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逻辑,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软瘾,找回自我感知,投入生活。
爱好过度也是一种瘾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隐性上瘾,我们会认为这些事情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是习惯。其实不然,我们可能没有看到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问题,甚至,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是觉得自己无法去克服,就不再去理会,这其实就是我们对上瘾的一个认识误区。比如说健身吧,我们都认为健身是一件很积极的事情,但是你相信吗,健身也有可能发展为瘾。
在这本《根本停不下来》一书中,作者沈家宏教授曾经就接触过一个健身成瘾的男性,这个男生一直认为健身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直到他开始过量服用一种可以帮助自己增强肌肉和力量的药物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对健身上瘾了。这种药就是大家熟知的一种类似体育比赛中违禁的兴奋剂。
刚开始,他只是为了健身不断增加运动时间,去推掉一些不重要的活动,虽然此时别人已经觉得他很健壮了,但是他仍然觉得不够健壮,可是慢慢的,他会因为哪天没有完成健身计划而变得难过,甚至把原因归为自己不够自律。
事实上,在他了解到这种药物的危害前,就已经上瘾很久了,但是直到过量服用药物时,他才意识到不对劲。
这就是瘾的一个误区,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把上瘾当成了爱好。
其实,爱好和上瘾是有区别的,爱好是一种健康的行为,对我们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好处的,而上瘾行为虽然可以带给我们愉快的感受,但是上瘾具有伤害性,会对我们的身体、心理带来一定的伤害。换句话说,没有伤害的,那就不是瘾。
就拿好多人爱玩的手机游戏来说,如果你上班累了一天,回到家后,想要玩一局游戏放松一下,玩过之后,就去做别的事情或是休息了。玩游戏给你一种缓解疲惫的感觉,那这就不是玩游戏上瘾。
反过来说,如果你玩了一两局,还想玩第三局,第四局,根本停不下来,虽然时间越来越晚,但是你还是想要继续玩下去。你甚至已经开始焦虑,明天要上班,再这么玩下去不行,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对自己说再玩最后一局就睡觉。
就这样,一边焦虑,一边继续玩,直到凌晨两三点,实在熬不住了,放下游戏去睡觉了。第二天,你不仅上班迟到了,一整天没精神,工作也不在状态,可是第二天下班回到家接着继续玩……好比有一种,一摸手机就想打游戏的感觉。
很明显,这就是一种瘾。瘾既能给我们带来愉悦,也能带来伤害,而且,我们很难控制上瘾的行为,它会反复发生。
小心!软瘾
很多人一直对软瘾的潜入掉以轻心,甚至觉得即便上瘾了,生活还是照过,工资照拿,也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在《小心!软瘾》一书中,作者指出,当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就会发现自己的业务水平越来越差,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且精神世界越来越贫瘠。究竟有没有受到影响?答案自然不言而喻。软饮的危害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点,大量精力被消耗,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秩序。患上软瘾症的人都会反复去做一些其实对结果没有什么帮助的事。
比如说很多人在网络购物时都深有体会,原本可以节省时间成本的事情,结果反而耗费了自己大量的时间。因为购物平台永远在告诉你,同等规格还有性价比更高、评论更好的店铺。于是你又不停跳转链接,一边看一边跟卖家聊,直到夜已深。而你临睡前还留着一盏灯的原因是纠结购物车里面究竟应该下哪几个单。
三四个小时过去了,普遍的结果是你仍然没有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干脆不禁思考疯狂采购,结果家里同类的东西堆的到处都是,而你能用得上的却没有几个。
再比如,刷微博、刷抖音,本来是一个放松行为,但最后却在无限消耗着我们的精力。第二天顶着黑眼圈上班,一整天昏昏沉沉,工作没积极性,回家又继续对着手机痴痴地笑。网上就流行一句话,说长辈看抖音快手,他们笑呵呵也就过去了,你还年轻,笑呵呵就完了。该做的工作没做,该有结果的进度仍然停止,该放松自己,最后精神与身体双双崩溃。
层出不穷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大脑的可处理范围。我们习惯被动接受思考的越来越少,而且我们的身体几乎静止不动,除了一直在敲打键盘或滑动着手机页面的手指,身体机能已经在逐步退化大脑也是,当我们习惯轻松简单、不需要思考的内容时,我们的大脑也会习惯不运作,忘事,做事缺乏条理。总之,大脑的运转速度和精准程度每况愈下。
第二个危害是拖延。我们为什么老是想拖延?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两点,首先就是享受拖延的短暂快感,当受到这种感觉鼓励时,会一次次强化自己拖延的行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拖越严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事情难度有些大,要动脑筋,要花费心力。通常这样的事情会被我们一放在访,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逃避心理。
最开始我们都跟自己说放在明天去做,就像我们小时候做暑假作业一样,反正还有那么多天可以一直往后拖,直到马上开学,不写不行了。我们就开始准备应付老师的说辞,或者最后一天通宵抄作业。长大了之后也是如此。
当我们把有时间期限而又重要的事放在最后去做,就会非常敷衍,还要每天饱受焦虑感的摧残。因此,我们只能眼看着机会溜走,看见自己越来越颓废。但是所有该做的事没有一件因为拖延而消失,这样一来,压力更是会排山倒海的倾赴而来。而我们在每次侥幸完成之后,下一次的状况还是没有任何改变。
第三个影响就是注意力被严重瓜分,效率低下。追剧、购物、刷手机,我们一下子就被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 APP 给吸引,东摸摸西看看,结果自己手头的事情都做得很慢。
不否认,也许是有一些牛人可以一个时间段做好多事情,但是大多数人同时做好多事情的结果就是一件也没干好。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注意力其实是像石油一样,是不可再生资源。
人能够处理的信息是有限的,而越是吸引人的东西,越是摸清了人们浅表的喜好。能够刺激人脑的多巴胺分泌系统刺激接受越多,巴胺分泌越多,人们感觉就会越舒服。打个比方,现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短视频,让人们快速接受不同刺激。因此有人就是刷了第一个,想看第二个,看到无聊的,不死心,要看有趣的,找到好玩的,还要找到更好玩的,然后一边疯狂刷一边工作或者学习。
当信息大量充斥我们的大脑时,大脑容量就会逐渐趋于饱和,处理任务的效率也自然会变低。做得慢也就算了,关键是错误百出。要做好一件事,就请踏实一点,专心做一件事,过滤信息,节之欲往,为大脑减负。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