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于疾病的基础知识。今天呢我们就从专业角度,来具体介绍一些常见的疾病。
癌症
首先是疾病中的魔头,癌症。这两个字在近些年被提及的次数增加了不少,一说起谁得了大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癌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种疾病的凶猛程度。
而随着民众对癌症了解程度的增加,人们逐渐知道了癌症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的普遍危险性没那么大,人们称之为瘤子,或者说’长了个东西’。恶性的则十分凶险,稍有不慎就是人财两空,这种恶性的人们才称之为癌。
但是在医学体系中对肿瘤的命名方式可不是这样的,虽然同样分为良性和恶性,但是根据其组织来源不同,将恶性肿瘤命名为癌或肉瘤。比如说生长在脏器上的恶性肿瘤称为癌,生长在皮肤、肌肉、骨骼等组织上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那么癌症到底是怎么生成的呢?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基因突变。但不是所有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癌症,只有发生在关键基因上,并且累积数个突变之后,才可能会变成我们口中的癌症。
那么根据这个原因推测,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基因突变的次数越多,患上癌症的概率越高?
确实是这样,所以年龄是癌症发病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寿命越长,其细胞分裂次数越多,产生并累积这样随机错误的概率就越高。
而这种累积了足够多错误基因的细胞,在躲过人体自检之后,就会开始疯狂自我复制,并且癌细胞不受′抑制信号’的控制,从而造成癌细胞的指数级增长。在复制了足够的数量之后,它还会促使周围血管的生长,为癌细胞们提供丰富的养米料。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和正常细胞抢夺生存所需的能量,而癌细胞分裂旺盛,消耗的能量又特别多。这也是我们见到癌症晚期的患者极度消瘦的原因,而患者往往死于癌症带来的器官衰竭和功能障碍。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这种危险的疾病呢﹖最重要的就是,远离致癌因素。虽然基因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其他可以促使基因突变的因素。
比如说,避免如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HPV病毒这些已经证实和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并且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冠心病
说完了疾病中的魔头,癌症。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另一位中老年杀手,冠心病。
冠心病顾名思义,是心脏冠状动脉变窄,甚至堵塞,从而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一类疾病。
但冠心病仅仅是心脏的问题吗﹖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要先来探讨一下冠心病的病因。
有人说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原因是冠状动脉长的太细,作为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它最粗的地方才不到5mm ,而且越到末端越细。但其实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冠状动脉虽然细,但是不容易收缩,而且血管内皮的自净能力很强,这些优势弥补了细的劣势。
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的影响,超出了血管内皮自净功能的上限,从而导致血管越来越窄,甚至堵塞。但这些因素不只会影响到心脏。
所以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冠心病仅仅是心脏的问题吗﹖当然不是,研究表明,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出现脑梗、缺血性肠梗阻,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概率也更高。
我们现在对冠心病的治疗普遍采用心脏支架手术,通过介入手段把冠状动脉最窄的地方先拓宽,再用一个金属支架支撑起来,以维持血管的宽度。但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全身动脉血管里流动的血液都是一样的,引起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一样的,一旦一个部位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部位的血管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所以我们面对冠心病,还是要以防治为主。改变生活方式和用药,二者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吸烟,吸烟会造成体内血管痉挛,增加发病风险。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加上药物控制,就相当于全身治疗,可以将病情良好的控制住。
千万不要以为装上支架之后就万事大吉,可以我行我素了!
身心疾病
说完癌症和冠心病,我们再来聊聊一个近些年越发被人熟知的身心疾病。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认定健康是指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而身心疾病便是因心理改变引发躯体疾病的复杂疾病。
早在1958年,心理学家约瑟夫·布雷迪就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关于压力和消化性溃疡的实验,从动物角度证实了,心理的剧烈变化会带来躯体病变。
他把两只猴子分别困在两把椅子上,每二十秒椅子会自动放电一次,其中一只猴子面前有一个开关,如果这只猴子可以在快要放电的时候准确的按下开关,那么两只猴子就会共同避免这次电击。而如果按错了,他们就要一起忍受电流的惩罚。
看起来是一个不知所谓的实验,难道让一只猴子掌控两只猴子的命运,会得到什么有价值的发现吗?
研究人员在几天后为两只猴子检查身体,发现负责按压开关的那只猴子患上了胃溃疡,而另一只安然无恙。
那么为什么在遭受同样强度和频率电击的情况下,两只猴子却表现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这是因为负责按压开关的那只猴子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剧烈的心理变化加上电击造成的应激反应,共同导致了躯体疾病的发生。这就是身心疾病必要的三个环节,应激、心理改变和躯体疾病。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见到这样的例子,小时候我们身边肯定有这么一个一到大型考试就特别容易拉肚子的同学,这是一种名为应激性肠炎的身心疾病。
考试对他来说就是应激,想到没考好的后果而产生的担忧和恐惧就是心理改变,这二者导致了肠炎的出现,这是躯体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可能与身心疾病产生关联,可能是皮肤系统上的斑秃、湿疹,可能是循环系统上的高血压、冠心病,反应在生殖系统上可能是阳痿早泄、性冷淡等。
而针对不同表现的身心疾病,躯体疾病的治疗药物是不同的,与此同时还要配合心理治疗,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疼痛
最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个生活中特别常见的疾病,疼痛。
听到这你可能会很疑惑,按照上一节讲到的内容,疼痛不是应该属于症状吗﹖为什么在这里又称之为疾病呢?
在大多数情况下,疼痛确实是症状,比如外伤,癌症引起的疼痛等。这些是在临床上能找到病因的疼痛,但还有一种疼痛在临床上无法找到病因,所以单独把这类疼痛列为一种疾病。
有句俗话说得好,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由此可见疼痛对人的影响十分明显,长期或剧烈的疼痛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存质量,并会造成人体多个系统的紊乱。而且还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患者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的面对疼痛呢?
一定要牢记的是,不要在确诊之前盲目止痛。因为疼痛作为疾病的表象,可以作为判断病情的依据。比如阑尾炎的典型症状之一,便是肚脐与骼前上棘连线的中下三分之一处剧烈压痛。
再比如胆囊炎,肾结石等许多疾病,都有着标志性的疼痛点。心梗的早期症状也可能表现为上腹部、肩背部的疼痛。
而等到确诊之后,就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镇痛手段了。但还有一部分人会担心,使用止疼药会上瘾,所以宁愿强忍疼痛也不愿意服药。关于这种成瘾性,主要是阿片类止痛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药物,就是临床上严格管控的吗啡,也是癌症疼痛的一线用药。
研究显示,在11882例至少接受一种阿片类止痛药治疗的患者中,只有4例出现了精神依赖,也就是我们说的上瘾。这说明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成瘾风险很小。
所以,明确诊断之后所有的疼痛都不需要忍受,你可以向主管医生明确提出免除疼痛的要求,这是每个人的权利。
好啦,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下一节我们将开始了解,医生是怎么做出诊断的,我们下一节再见!
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秒删除。联系方式:微信:wanjy201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