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们就开始正式讲解《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
疾病是始终贯穿我们人生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命题,从刚出生时要小心提防的硬肿、白喉和百日咳,到幼儿时期总被家长耳提面命的小心着凉感冒。青年时期很多人又面临着青春痘和痤疮的困扰,人到中年也摆脱不了脱发的宿命。到了晚年又要小心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人生也是一部和疾病的抗争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有关疾病的话题。
什么是疾病
在远古时期还没有疾病的概念,那时候的人们把一切异常都归结于鬼神作祟,所以各种奇葩的治疗方式层出不穷,比如放血,喝符水,举行驱魔仪式等。
直到两千多年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站了出来,推翻了鬼神致病的观点,创立四体液学说,认为人体由血液、粘液、黑胆汁、黄胆汁组成,这四种成分的失衡会导致人患病。
虽然我们现在看起来这套理论错的离谱,但在当时这无异于是一道霹雳,唤醒了蒙昧的大众。
而在更早的时间里,东方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以《黄帝内经》为底层逻辑,认为天地间存在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这六种气失衡就会变成邪气,侵犯人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称为六气致病学说。
而直到千年之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这三门基础学科的建立,现代医学才正式诞生,医生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追寻病因,研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形成了全面、自洽而且可证明、可反馈修正的医学体系。
在这套医学体系中,我们将疾病分为病和症两部分。像我们日常说的感冒,冠心病这些是病,而头痛,发烧,咳嗽则是症。
换句话说,病是各种症的总结,症是各种病的表象。有很多疾病在某些时期可能会表现出相似的症状。
比如说,很多疾病都会引起发热,小到感冒、肺炎,大到心肌炎、疟疾、全身感染。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症状的变化规律,加上必要的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疟疾中有一种类型叫做间日疟,其发热特征为每隔四十八小时发作一次,表现为先冷后热,汗出后恢复正常。但如果这个时候服用了退烧药等药物,可能就会干扰医生对疾病特征的判断,从而造成误判,耽误了病情。
现代医学发展至今已经发现了数万种疾病,其中很多疾病难以鉴别,所以症状并不一定是要马上控制的,有时候让病情稍微发展一下,也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
为什么会得病
这时候你的心里可能会想:几万种疾病﹖怎么感觉人类这么容易生病?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的,人类从基因到器官和身体结构,都存在着很多缺陷。这些缺陷使人们特别容易受疾病的困扰。
首先,很多慢性病的基因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潜伏在我们的基因组中,比如,目前研究表明有243个基因位点和二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红绿色盲等都是由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这也就是说,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可能天生就容易患上某种疾病。
而且,基因还可能会发生突变,一段健康的基因也可以突变成致病基因。研究发现我们的祖先可能在几百万年前丢失了一段关键基因,导致我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器官也是不完美的。我们身上所有的器官,都是在进化中妥协和折中的产物。
比如说男性的睾丸位于体外,是为了保持低温和精子活力,但这样一来这个重要又脆弱的东西就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也更容易患上精索静脉曲张。
人类幼蕙也是如此,在出生后一年时间里都基本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不光器官脆弱容易患病,运动功能也十分低下,甚至于翻身都会有窒息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不在母体腹中发育得更成熟再离开母体呢?
这也是进化选择的结果,人类脑容量的增加也导致了婴儿头颅相对较大,而这种进化受女性产道宽度的制约。所以只能让胎儿提前离开母体。
人类的适应能力也是不完美的,因为人类肉体进化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
一万年前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后,饮食结构彻底改变,但我们的基因还沉浸在饥一顿饱一顿的记忆里,遇到糖分便赶紧储存起来,而这种不断储存糖分的行为,在如今高糖饮食的环境下,就很容易引起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便是典型的例子。
也正是由于这么多的不完美,人类才特别受疾病的偏爱,比如癫痫和脑出血,更是人类特有的疾病。
如何发现自己得病
听到这里你一定也有同感︰人类真是一个脆弱的物种。人类从以前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到生产力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平均寿命才终于提升到七十七岁。
即使如此,在现代医学的帮助下,也有很多疾病是我们束手无策的。特别是各类慢性病,比如冠心病、癌症等,死亡率居高不下。对于这类疾病我们虽然还无法根治,但是越早干预,生存时间就会越长,生存质量也会更高。
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在疾病已经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才会去医院就诊。比如肠癌,当肿瘤组织已经引起肠梗阻或者已经发生转移的时候,患者才会去医院。就诊。是因为他们
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么?当然不是,如果这些患者早早的就知道自己患上了肠癌,怎么会拖到晚期才去医院治疗呢?
这是因为在他们眼中,自己可能只是肚子不舒服,排便习惯发生了改变。偶尔发生了几次便血,可能是痔疮导致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肠癌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典型症状,所以根本也不会想到去医院。
记住一句话,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很多疾病在早期都会有细微的征兆,但由于人体代偿机制的存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就以直肠癌作为例子。直肠癌好发于直肠中下段,在许多病例中,早期直肠癌虽然没什么体感不适,但可以通过肛门指检或者肠镜发现,这时采取手术治疗,痊愈概率很高,术后生存情况极好。
不过又有多少人会定期去医院做肠镜和指检呢?
而像上面提到的,突发且持续的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异常,以及便血,是肠癌的典型症状之一。哪怕忽略了早期症状,在这个时期进行干预也是有机会收获不错的疗效的,但是由于不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侥幸心理,许多人也忽略了这一点。
而如果发展到转移或者肠梗阻,现代医学手段就很难处理了。
所以,一定要学习关于健康的知识,时常留意自己身体出现的变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每隔半年或一年去医院进行体检,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
如何从疾病中恢复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人们是如何从疾病中恢复健康的。
说到疾病和健康,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认识。抵抗力弱就容易生病,抵抗力强就会少生一些病。
而人类从疾病中恢复的两个重要的角色,便是抵抗力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你可能听说过那个’泡泡男孩’,1971年美国男孩戴维出生20秒后就被送进了一个绝对无菌的透明泡泡里,因为他患上了联合重症免疫缺陷病( SCID ),患上这种疾病的戴维天生就没有免疫力,任何细菌对他来说都是致命的。
医生能做的,只有为他维持一个无菌的环境。万一他感染了任何细菌,那么世上最先进的抗生素对他来说也没有用。
因为对正常人来说,抗生素会帮助人体将细菌杀灭到一个极低的含量,然后由人体的免疫细胞完成识别和杀灭,最终获得对这种细菌的免疫力。但戴维没法做到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那个步骤。
自我修复能力也十分重要,人体的组织无时无刻不在更新,我们体内每天都有无数细胞老化、凋亡,然后人体会通过细胞分裂、分化进行补充。
在治疗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过程中,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已经无法独立应对各种损伤因素,所以需要医疗手段的支持,来为自我修复赢得时间,等待自我修复系统最终发挥作用并战胜疾病。
而在一些小毛病中,比如说感冒,我们使用的感冒药并不是为了治好感冒,而是为了缓解症状。最终发挥作用的,还是我们的自我修复系统和免疫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秒删除。联系方式:微信:wanbin901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