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说到,如何觉察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当你认清给予孩子的一切,哪些是自动化的模式,哪些是可以重新学习并选择的方式,便可以在这样的关系中得到转化,而孩子也将更好地成长。

  知道了“作为孩子,如何面对父母”,以及“作为父母,如何面对孩子”还远远不够。你除了是别人的孩子,是别人的另一半,是别人的父母外,还是你自己。

  在电影《喜福会》中,四组家庭用亲身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无论付出什么,无论作出怎样的牺牲,都不能把自己抛诸脑后”。

  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作为自己,你要学着从自我觉知开始,看见自己。

  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只骆驼在沙漠里行走,一块玻璃瓶的碎片把它的脚掌珞了一下,本来它可以选择不理会这无伤大雅的小插曲,继续安稳地往前走。可它偏偏选择了大动肝火,抬脚把碎片狠狠地踢出去,这下小印痕变成了大伤口。更可怕的是,血迹引来了饥饿的秃鹫,凶狠的狼和黑压压的食人蚁,活活把庞大的骆驼逼上绝处。骆驼在临死前懊悔不已,不停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跟一片碎玻璃生气呢?“

  你看,情绪的力量多么强大,尤其是负面情绪,非但不容易控制,一不留神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用两种方式来处理突如其来的情绪,一种是发泄,另一种是压抑。很显然,这两种都不是好方法,发泄情绪的人很容易因冲动而后悔,压抑情绪的人则很可能导致身体及心理上的不适。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必要忍气吞声,完全可以采用合理的方法处理情绪。要知道,产生情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任由自己沉浸在负面情绪中,甚至让这类情绪肆意泛滥到生活,那就会使自己难以从情绪的泥沼中抽离出来,进而引发更多的不良影响。

  一个善于觉察和自省的人,是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某种情绪并快速进行自我调节的。首先,我们要允许自己有情绪,接受自己的“好”与”不好”;然后,观察情绪而不是批判情绪;最后,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释放情绪,比如做个深呼吸等等。

  其实,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不管你呈现怎样的情绪,它都是有意义的。所谓的情绪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让那些错误的想法控制自己,坏情绪就能迅速瓦解,这也是自我觉知的前提条件。

  自我觉知

  很多先贤圣哲都说过,人之所以痛苦,其根源就是缺少觉知。他们被”自己不够完美”的信念牵着鼻子走,如果没能达到自己的期待,就会出现自责、抱怨等反应,最后痛苦不已。

  白岩松曾说: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而缺少觉知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对自己很苛刻,一旦犯错,就会进行强烈的自我攻击或指责,这样的人生,又怎么会快乐呢?

  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一分为二,非黑即白的,盲目地给自己贴标签,只会让自己身心俱疲,到头来一无所获。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坦然地面对自己,活出完整的自我就够了。我们要学会放下对“完美”的渴望,更要学着感谢身边的不完美。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我们想要变得比以前更好。

  如果别人说了一些关于你的不好的话,不用去争辩,把它当做一次进行自我觉知的机会。借此思考一下,自己哪里还可以更好,假如发现真的有问题,那就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不足。

  我们都是有喜怒哀乐,有欲望,也有烦恼的普通人,没有必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低看了自己,更不该因为一次成功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活在当下,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才是最好的人生。

  用爱取代痛苦

 width=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管是谁,一生中都会遇到那么几个坎儿。可不管这个坎儿多难,我们只有咬牙坚持,才会看到希望。哪怕一路上连滚带爬,也要不断地向前走下去,因为,没有时间留给我们痛苦。

  有的人面对痛苦会一蹶不振,有的人则尝试着接受痛苦,消极逃避也好,勇敢面对也罢,你对自我的觉知,将会决定你人生的走向是暗淡还是辉煌。

  《学会快乐》的作者马修有一位朋友,在尼泊尔参加法会时,被人从背后突然打了一拳。事后他对马修说:“为这一拳,我心神不宁了整整一个钟头,想不通一个参加佛事的人,为何对同来礼佛的我如此无礼!后来我意识到,虽然烦恼了那么长时间,可是身体的痛苦很快就消失了,让我难受的只是受伤的‘我’。身体痛了1分钟,我的意识却痛苦了59分钟!”

  原来,当我们觉得整个世界与我们为敌时,每个观念,每个相遇,甚至是世界存在本身,都有可能成为痛苦的根源。你可以决定对痛苦进行防御,也可以决定对痛苦进行忍受,不沉溺其中。说到底,用心去了解自己的痛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用爱取代痛苦,才是最好的选择。

  生活已经很艰难了,而生命也不是用来忧虑的,是用来骄傲和服务的,就算我们最后的归途都是死亡,也要活出人生的意义,才不枉来这个世界走上一遭。

  在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关于死亡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心跳停止,呼吸消失,是生物学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葬礼,从此在社会关系网里悄然离去;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掉,整个宇宙都将和你无关,彻底被世人遗忘,这是真正的死亡,也是终极死亡。

  由此可见,生命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是由自我觉知赋予的,因为有了死亡,生才显得更为重要与珍贵。因此我们说,死亡并不可怕,它蕴含的是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在《以家人之名》这部电视剧中,有一幕让人印象颇深。子秋问爸爸:“您对我的期望是什么?”爸爸想了想,回答道:“我只希望你快乐。”子秋又问:“您对我的要求就这么简单吗?”爸爸回答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求啊!”

  是呀!成年人的快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孩子,要超越父母;作为父母,要亲近孩子;作为自己,还要学会看见自己!

  在这个压力大、节奏快的社会大背景下,希望我们都能做到自我觉知,重新生长,找到真正让自己快乐的方式。

  好啦,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有能力向自己靠近,对自己充满疼惜和关怀。那些在外界未曾得到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完成自我的蜕变与重生,这也是本书最想告诉我们的一点。最后给你留一个小思考题:在纸上写下你最讨厌的人的名字,并在名字旁边写下他身上你不喜欢的特质,问问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此时的你,能觉知到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收集自网络,如有侵权,秒删除。联系微信,wanbin9019。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见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