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虚拟课程产品】(xunikechengchanpin),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4447,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副标题: 未来10年的超级新格局
作者: 凯风
内容简介: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中国城市格局每隔十年都会为之一变。从重工业城市一枝独秀到沿海贸易城市崛起,从强省会崭露头角到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刻,从北上广深四城鼎立到强二线城市百花齐放,良性的城市竞争是中国经济奇迹不容忽视的贡献者。 城市大变局背后是政经格局变迁的结果,当今世界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一众城市跻身世界城市之列,科技自立自强、国内大循环、共同富裕、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正在成为新的时代关键词。未来10年,新一轮城市大洗牌开启,谁能晋级,谁会掉队?
试读
扩张、收缩并存,中小城市“鹤岗化”
鹤岗是东北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之一。这个城市因资源枯竭、人口外流、房价跌破“白菜价”而多次上了热搜,被视为收缩型城市的代表。未来,大量中小城市“鹤岗化”恐怕是难以避免的趋势。
收缩与扩张相对,收缩型城市,普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支柱产业衰退、人口持续流失、部分区域“空心化”等问题。在以“做大蛋糕”为主的过去时代,几乎所有城市都能从高速增长中获益,扩张是主旋律。如今,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人口高增长成为过去式,部分城市或因资源枯竭,或因地理位置偏远,或因产业结构不合理,或因大城市虹吸效应的存在,从而面临收缩的命运。
统计显示,2010—2020年,在除直辖市之外的333个地级行政区中,184市实现人口增长,149市出现下降。下降城市主要来自东北、中部地区和西北,其中,偌大的东北地区只有沈阳、大连、长春三市正增长,其他30多个地级市全部负增长。这种趋势,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剧。为此,国家层面多次提出“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及时转变增量规划思维,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5.大城大圈,抱团竞争取代单打独斗
过去的区域竞争多数都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但随着城市群、都市圈战略的推出,抱团竞争有望变成主流,而都市圈规模和实力也将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中小城市借助都市圈得以共享中心城市的发展成果。
都市圈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特征,以同城化为发展目标的空间格局。广佛肇、深莞惠、苏锡常、南京都市圈等均为相对成熟的现代化都市圈,成员城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地理边界几近消失,产业协同化发展,人口流动频繁,跨城通勤群体众多,由此带动一体化发展。
目前,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基本成形,跨城地铁、城轨基本成网。未来,都市圈将向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互认、规划一体化、土地指标互认等方向发展,都市圈将会变成更大意义上的城市,从而提升城市竞争的层级和能量。届时,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将不再是单个城市的发展成果,而是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
6.陆权复兴,内陆城市重回高光时代
长期以来,以海洋为主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了“海权至上”的竞争模式,谁靠近港口,谁就靠近国际市场,这是我国沿海城市得以迅速崛起的重要逻辑。然而,随着国际局势变迁,“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大循环战略先后登场,陆权开始复兴,内陆城市即将重回高光时代。
内陆复兴,首先得益于以“八纵八横”高铁网、国际航空枢纽为代表的国家综合立体交电子书永久免费分享,我的学习园地通体系的完善,提升了内陆城市的通达性,带动“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的形成,而中欧班列借助新亚欧大陆桥将内地生产的货物输送到世界各地,内陆城市得以蜕变成开放前沿。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抹平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内陆地区人口众多,且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这为国内大循环战略的推进提供了强大助力。
陆权复兴,国内大循环成为主体,沿海贸易城市势必面临转型,而内陆城市则叠加了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内需驱动、内陆开放、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多重利好,经济增速有望跑赢沿海地区,重回高光时刻。
7.人口拐点将至,抢人大战白热化
“少子化+老龄化”将是我国人口形势面临的长期基本面。一边是出生率持续走低,出生人口很有可能跌破千万大关;另一边是老龄化率不断攀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不远的将来,年度出生人口或低于死亡人口,全国人口数十年来首次面临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
虽然二孩政策、三孩政策先后放开,取消社会抚养费迅速落地,但短期恐怕难以扭转这一趋势。“低生育”的形成,并非单纯由政策所导致,而是社会进步、观念变迁以及生育养育成本高企等一系列因素带来的结果。松绑生育限制乃至出台鼓励性政策都不可或缺,但刺激生育不是一日之功,扭转生育趋势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努力。
“少子化+老龄化”的人口格局影响深远。一方面,劳动力红利不复存在,依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城市必然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能否迈过这一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未来;另一方面,当人口从高增长步入低增长乃至负增长时代,人口早已不再被视为负担,而是资源和财富,抢人大战的爆发就有了必然性,而争抢的不只是高学历人才,还有劳动力人口。
这种人口格局,已经带动户籍制度的全面松绑,“零门槛落户”在众多城市已经开花,未来绝大多数城市的户籍都将“名存实亡”。即使如此,也有诸多中小城市不得不面临人口持续外流的压力,失去了人口增长的支撑,城市规划、房产价格都有可能面临新的调整。
8.楼市分化,房价普涨沦为过去式
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可谓深入人心。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启动以来,中国楼市创造了罕见的20多年的持续上行史,全国住房每平方米均价从2000元左右攀升到1万元左右,一线城市中心城区房价更是攀升到10万元/平方米,向众多国际大都市看齐。房价涨幅之高,房地产规模之大,让许多有房一族的资产迅速膨胀,更让买房成为“国民信仰”,在我国,近70%的家庭财富都集中在房子上。
然而,这一模式即将成为过去式,楼市进入白银时代不再是传说。楼市普涨,背后是经济、人口、城镇化和金融政策的多方加持。如今,这些支撑都已开始消退,经济增速放缓已是公认的长期趋势,少子化、老龄化的现实叠加而至,城镇化率离70%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上限所剩无几,而在居民杠杆率不断创下新高的现实背景下,“大水漫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无论就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楼市都已呈见顶迹象。过去那种从一、二线到三、四线乃至乡镇房价普涨的格局将会彻底沦为过去式,大多数中小城市楼市将遭遇长期横盘,只有经济强劲、人口持续涌入的中心城市仍有上涨的可能,这种分化趋势在未来将成为常态。显然,未来,不是每个城市都还有上涨空间,也不是每个城市都能靠房子赚得盆满钵满。蒙眼买房、豪赌式加杠杆的逻辑不复存在,将资金全部投资于不动产上的风险越来越大。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