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如何消除胡思乱想?
前言
契诃夫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描写了这么一个的故事:
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在看戏时打了个喷嚏,不小心喷在前排将军身上。将军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但是他却认为自己一定得罪了将军,整日胡思乱想,担惊受怕,于是开始无休止地道歉。最后将军被他烦地大发雷霆,而他竟然在极度恐慌中一命呜呼。
虽然这个故事有些夸张,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经常因胡思乱想而自我折磨,陷入情绪内耗。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们可以从《胡思乱想消除指南》一书中找到答案。
警惕头脑中的非理性信念
通常,我们遇到事情时,产生情绪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我们会认为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由这件事引发的。但是,科学研究表明,真正引发我们强烈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头脑中的信念。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男孩乔在高中期间非常努力,一心想考进心仪的大学。但是最后高考分数没过这个学校的录取线。他感到非常绝望,甚至觉得人生都没有意义。之所以这么悲观,其实是因他心里的念头是:“我付出了这么多,却什么都没得到,白白浪费了三年!我的未来全毁了。”
乔没能实现梦寐以求的目标,感到失望和悲伤是正常的,但因此就陷入深深的绝望就有些夸张了。
后来,乔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看到了隐藏在自己头脑深处的一些错误信念,比如:“我设定的目标必须达到。”“我如果不能就读这家大学,就没有未来。”“我如果为一件事付出了努力,就该获得成功。”
这时乔清楚了,自己那种深深绝望感,主要不是因为没能考入理想的大学,而是头脑中有太多的“应该”和“必须”的信念,让他无法接受结果和预期不一致。同时,“灾难性”的思维模式也导致他夸大消极因素,从而引发巨大的痛苦。
想一想,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遇到过与乔一样的问题呢?比如,过分执着于工作中必须取得怎样的成就,爱人应该如何表现,孩子人生该如何规划等等,结果,当事情或他人与期待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变得焦虑、愤怒、甚至痛苦。
因此,下一次如果你再陷入情绪困境,可以先让自己静下心来,顺着情绪找出其背后真正的“罪归祸首”。
这就是书中给出的第一点建议:警惕头脑中的非理性信念。
反驳消极认知
现在我们来看,识别后又该怎么去除这种非理性的观念呢?
书中给的策略是:从认知上或通过具体行为来反驳这些消极认知。
具体怎么操作呢?先看认知上的反驳。
首先,试着把模糊的念头清晰化。烦恼的克星是清晰,把那些让我们焦虑不安的事情一条条写下来后,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原来烦心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之后,我们再审视这些念头,问自己下面的问题:
“事实是什么?”“我的主观想法是怎样的?”“哪些证据支撑了我的想法?”“哪些证据与我的想法矛盾?”“我犯了哪些思维错误?”“我还可以怎么想?”
接着,就需要用客观的证据而不是直觉来回答这些问题了。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艾尔莎的丈夫最近经常加班,回家时总是精疲力尽,不愿说话。艾尔莎很难过,觉得丈夫已经不爱自己了。
这个想法是事实还是不合理的猜忌呢?艾尔莎开始思考上面提到的问题。这时她发现,其实有很多证据与这个结论矛盾,比如:在她情绪低落的时候,丈夫非常关心她;周末轻松的时候,丈夫也很喜欢和她聊天。接着她思考还可以怎么解释目前的情况时,突然意识到,丈夫刚刚开始创业,现在的确很忙,他下班不爱说话是因为太累了,并不意味着就不爱她了。
这个自我提问的过程,就相当于是用现实来验证我们头脑的想法,这样因胡思乱想而生的消极结论或不合理假设,就会不攻自破了。
讲完认知反驳,再来看行为反驳。
行为反驳很简单,就是你担心什么,就特意去做什么,当你发现预期的消极结果并没有发生,就会意识到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
比如,某个人最近开车时连续遭遇两起追尾事故,后面就不敢开车了,觉得自己一开车就会出事。
这时该如何应对呢?
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先试着开很短的距离,还可以拜托朋友坐在旁边提供心理支持;顺利开一阵子后,再试着独自开车并慢慢增加车程;最后尝试在车流密集的道路上开。慢慢地,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先前的担心毫无意义。
行为反驳是对“灾难化”思维最强有力的反驳,当我们从经验中发现恐惧并非那么可怕时,焦虑也自然减轻了。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1.警惕头脑中不合理的信念,能有效减少情绪内耗。
2.认知反驳或行为反驳能帮助消除头脑中的消极结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