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讲,我们讲了让爱变淡,甚至是消失的多重原因。今天我们继续讲《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聊一聊伴侣之间应该如何沟通,如何互动的问题。
说起这沟通与互动啊,很多人可能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开口说话呗。但这说话也是大有讲究的,而且在”会说“之前,咱们得先做到”会听“。所以,我们先来聊聊倾听。
有效倾听
倾听为什么如此重要呢?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我们知道,人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命时期,内心的想法,感受,需要面对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可以说是变动不居,前后大相径庭。你熟悉的伴侣,可能早已不是她过去的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夫妻相处得久了,觉得对方陌生又熟悉。如果缺乏倾听,那么对方给你的熟悉感就会减少,陌生感就会加剧。其次,上一讲我们提到过,夫妻的感情发展也是分多个阶段的,每个阶段彼此都有不同的诉求,如果不懂得聆听对方,那你很有可能还在用老办法去面对你们的新问题,彼此都不能满足对方的内心所需。最后,倾听可以说是最容易被你们忽略的一项能力。你们都觉得大家都有耳朵,或者以为只做出个姿态就行,可真相是,你们哪怕聊个三天三夜,也只是在自说自话,因为心里边装的,都是满满的自己。
那如何避免这种悲剧,做到有效倾听呢?一个简单又实用的办法叫:三步走游戏。第一步,当你和伴侣谈心时,立一个规矩:每人轮流发言,至于谁先说,可以靠抛硬币来决定。第二步:确定发言时长与权力。比如,咱俩每人每次说10分钟,你在这10分钟内甭管说什么,我都不会打断;而我如果没说满10分钟,你也不能喊停。第三步,给倾听者下任务。也就是说倾听者为了证明自己真的在听,必须在10分钟后先把对方刚才说的主要观点重复一遍,并且拿生活细节举例。比如,你在10分钟的发言时间里,主要谈到了我最近回家晚的问题。那我在接管话语权之前,必须先把你的意思重复一遍,并尝试举例,确认没有误会以后,我再做解释,说原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彼此倾听的真实性,公平性,还可以把不必要的误解,扼杀于无形。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很多人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有时候你说了半天,我愣是搞不懂你要的是什么。而我心里那些微妙的感受,话到嘴边讲不出来,三言两语说不清。这可怎么办呢?作者提供给我们一个方法,叫做情绪颗粒度练习。具体做法是,每当你有了一些感受和情绪,就拿出一张纸来,写一写。但注意,要写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比如,你最近做家务时,总会觉得很烦。那你不能只写一句我好烦。因为烦,太抽象了。你要在下面接着写,你具体是什么感觉,包括生理和心理。可能是觉得劳累,也可能是感到没意义,不公平。然后再描述得细一点,精确到哪一个瞬间最累,什么时候觉得最不公平,就这么一直拆分下去。渐渐的,你就可以把自己表达得更准确,也越来越能把握住对方内心的丰富性。夫妻多做这样的练习,不仅能让彼此更加了解自己,而且时间长了你会发现,糟乱的想法一旦被写在纸上,气自然就消了大半,问题也不再严峻。
那你可能会问:如果还是没压住火,真的想和对方大吵一架,怎么办呢?
接下来咱们就说说:
怎么吵架,才能既有意义,又不伤感情。
听了上一讲,我们都知道,作者不仅不反对吵架,反而是鼓励我们暴露分歧。但这里面有两个前提,也可以说,在吵架之前,我们要想明白两件事情。第一,你要认识到,几乎所有的争吵,都不单纯是哪一方的责任和问题,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一方感受到了反作用力,一定是由于他上一秒钟,施加了作用力。所以,你可以在纸条上写下一个问题,叫做:此刻,我说了什么,才让我的伴侣产生这样的反应?第二,争吵由于伴随着情绪波动,特别容易使人忘记最初的目的。所以,纸条上再写一个问题,叫做:我一开始想要干什么?我目前做的事说的话,是否指向了我的动机?接下来,你把这张纸握在手里,然后在你们争吵的间隙,时常瞄一眼,给自己提个醒。
那有的朋友说:我和伴侣经常是话赶话,就吵到一起,根本来不及做准备工作呀。没关系,你还可以尝试另一种策略,叫做:把你想说的话,翻译一遍,再说出去。怎么翻译呢?有两个关键点:第一,把抱怨翻译成观察和关心,观察得要具体,语气尽量是好奇。比如,伴侣最近回到家后,总是愁眉不展,态度也很生硬。往常你会直接说:你能不能态度好点儿,每天摆个臭脸给谁看呢?但现在你可以说:最近这一周,我发现你每天回家后都不开心,和你说话你也很少回应,是发生了什么事吗?我有点担心你。第二个翻译点是:把指责和命令翻译成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比如,你可能想对伴侣说:就是因为你每天唠叨,让我每次推开家门都有压力,以后尽量安静点儿,体会体会我的不容易!你看,这句话里充满了指责和命令,伴侣的自尊心受损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反击。而我们完全可以用感受加需要的表达方式,表达同样的含义,比如:亲爱的,我最近感觉压力有点大,尤其是回家后听到许多声音时,就心慌得不行,我想我每天可能需要一点安静时段,你能满足我吗?注意,这种表达之所以有效,不仅是因为它态度柔软了;更是因为,你把责任和矛盾源头,都归结到了自己的需要上;那对方会觉得,自己首先没有被减分,而自己一旦能满足你的需求,他还会被加分,于是,他就会感到安全。而安全感,是所有沟通场景中,最最宝贵的东西。
当然,除了这种短兵相接的争吵以外,日常中还会有许多细小的分歧。比如,关于假期怎么过,你们达不成一致。你想去旅行,对方想留在家里。往常我们遇到这种不一致,都会掉进就事论事,然后上纲上线的循环里。妻子说:外面有什么好啊?我看你是心野了。然后丈夫反驳:在家有什么意思呢?你这人就是不懂情趣。接下来的半小时,你们就会不停争吵,不断解释,最终双方都精疲力尽。作者提醒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千万要牢记一句话:那就是一切分歧背后,都有可挖掘的需求;而所有低层次的分歧,都可以在高层次上达到统一。比如,丈夫可以先绕过表面的不一致,问一下妻子,是什么让你这么想要留在家里呢?妻子可能会说:因为出去玩会乱花钱,或者,在家的话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好,丈夫现在挖掘到背后的需求了,那就是少花钱,还能多陪伴。这才是重心。而只要能满足这个最高指导原则,形式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丈夫就可以对妻子说:那咱们去公园逛逛吧,既免费,又能一起坐在长椅上看风景。妻子立马会同意,为什么?因为你放下了表面的争执,抓住了矛盾核心。这就叫低层次的不一致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统一。
不过话说回来,日常的伴侣沟通也不光是吵架和争执,大多是普普通通的来言去语。
有哪些日常的表达习惯,可以增进伴侣的感情。
第一种表达习惯,听起来很平常,其实有特别大的威力,它叫做抓住一切机会,表达你的赞美与感激。
这听起来好像谁都会,但一方面做到的人很少,另一方面,很多人做是做了,但不得要领。
怎么夸对方,感谢对方,才能达到最强效果呢?记住一个口诀,叫做:先说你的细节,再说这个细节的不容易,最后把这个细节和我,联系到一起。
比如我想夸你贤惠。那我就先说细节:老婆啊,你看你每天早上都给我和孩子做早饭,除了假期基本天天早起。细节有了。然后再说不容易,比如:别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我知道,这不算小事,毕竟谁不想睡个好觉呢。最后,再说关联性,比如:唉,就是因为我老婆每天都这么做,才让咱们这个家运转起来,我在外面工作也开心。
你看,走完这三步,基本就能说到对方的心坎儿里。其实,你对任何人表达赞美与谢意,都可以记住这三个关键词:细节,不容易,和关联性。
那是不是说,夫妻之间只能说甜言蜜语,不能有一句平常的话,甚至是敏感的小坏话呢?当然不是。那怎么才能让敏感的话变得不敏感呢?答案是:调节好话与坏话的比例。这条原理最初是由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提出的,他观察过大量的情侣和夫妻,最终发现,在那些幸福感强烈的两性关系中,好话与坏话的比例,恰好是5比1。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这句坏话你说没说,重点在于你平时有没有足够的好话来托底。日常性的肯定,表扬和鼓励,可能在当时看不出作用,但它们就像人体的免疫力,你维持在一个高水准,哪怕偶尔感冒了,也能立刻痊愈。所以为什么有些老夫老妻,哪怕是整天拌嘴,也过得挺有乐趣呢?因为几十年积攒下的安全感和肯定,让他们都坚信:我的伴侣归根到底是接纳我的,是认可我的,我们的安全感是大海,拌嘴只是浪花而已。
最后,这本书还给我们的日常沟通,提供出了一条重要提醒,那就是:把每一次沟通,都当作是独立的互动,不要联想过往,更不要预设对方动机。
这条建议可以说是金玉良言,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惯性,我们总喜欢在对方刚说出一句话,就给对方的动机定性,或者去瞎猜对方有什么目的。
于是妻子刚说一句:同事小王最近买了个新包包。丈夫就回一句:不就是想让我给你花钱买包么?
或者丈夫刚说一句:邻居张大姐好像什么都听他丈夫的。妻子就回怼道:羡慕了吗?觉得人家温柔你就和她过去!
你看,这样的后果只有两个,一是甭管对方说的是好话坏话,到你这全是别有用心,难受的是你自己。二是你难受了,你的反馈肯定是带刺的,也会伤了对方的心。咱们中国人特别容易养成这样的习惯,因为我们喜欢猜,我们常说听话要听音。
但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这种选择不光不明智,还很累。所以,永远不要预设对方的目的,让每一次对话都“活在当下”吧,毕竟,人生充满了误读,别等到老了才发现:对方不是那么想的,你却一直按照那个剧本,回击伴侣,伤害自己。
总结
好,这一讲呢,我们主要从倾听,争吵,与日常互动三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婚恋关系中的技巧和误区。具体涉及到了倾听三步走游戏,情绪颗粒度练习,争吵时的翻译方法,以及用“细节-困难-关联性”的句式,表达赞美和感激,等等。希望你多听几遍,并时常应用。下一讲,我们将从语言转移到行动,给出一些简单又有效的行为建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