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去江浙一些古镇旅游,在那些保存良好的古村落里,或许会看到这样一副对联:数百年老家全在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据说嘉庆皇帝时的吏部尚书姚文田写过类似的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那些古镇对联就改编于此。
自古以来,东方传统文化就强调“诗书传家”,而不是“富贵传家”。因为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而诗书传家,则不止十代,代代兴旺。
读书,往大里说是家族走向兴旺发达的起点;往小里说是个人寻求进步、健全精神的阶梯。曾国藩就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以改变气质。古之精相法者,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人的心志,所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史的确好,但我们该怎样读书呢?之前我们精读过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开篇谈到的就是读书。后来朱先生又把这篇文章扩展为一本书《谈读书》,和大家分享读书的乐趣和体悟,指出如何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陶冶审美能力与道德情操。
朱光潜,字孟实,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著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作品。
朱光潜幼年时跟着作私塾的父亲学写八股文,后来跟着桐城派大家学写古文,在香港读书时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开始用白话文写作;再后来留学海外,汲取欧洲文化的营养,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这样一位学贯东西的大学者,显然在读书方面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朱先生曾这样诗意地讲述读书的妙处:“我从许多哲人和诗人那里借得一副眼睛看世界。我能感伤也能冷静,能认真也能超脱。能应俗随时,也能潜藏非尘世的丘壑。文艺的珍贵的雨露浸润到我的灵魂至深处,我是一个再造过的人,创造主就是我自己。”
同时代的学者叶圣陶评价朱先生的作品:“给理论作详悉的疏解,得有深入的学力;把语言说得亲切有味,有见地而不是成见,有取舍而不流于固执,得有开廓的襟怀。孟实先生的这些文字,是深入的学力跟开廓的襟怀交织而成的。”
接下来我们就结合朱光潜个人的发展经历,讲述他对读书、写作、品论诗歌、品论美等方面的认识。希望不仅给大家带来一套“读好书”的工具方法,也能带来“好读书”的奇妙感受,毕竟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