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赛龙舟

今天,我们来聊聊“端午节”

前言

不知不觉,我们从寒冬腊月,来到了炎炎夏日。端午节就要来临,趁着佳节将至,又有几天假期,不知道你有什么打算,在出游的同时,不妨同时来了解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既应节,也能让你的假日在闲暇之余,学识上又更进一步。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冠礼

我们在旅游时参观博物馆,经常能看到展出各式各样的古代服饰。那这些古代服饰到底有什么讲究的地方呢?

在《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中国古代的服饰。古代服饰按照装饰身体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头衣、体衣、足衣。顾名思义,头衣是指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帽子和头饰。体衣指的是穿在身上的上衣和下衣,而足衣则包括鞋和袜子。古代服饰的种类多样,穿着规矩较多,因为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除了受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之外,还会受到身份、财富、阶级和社会地位的约束。

我们先来看看头衣细分起来。古代男子的头衣大致有冠、弁、冕、帻四种,其中冠、弁、冕属于贵族阶级,而帻则归为平民阶级。具体来说,如果你是普通贵族,就要戴一种名为冠的帽子。《礼记》上曰: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说男子到了 二十岁就要行冠礼,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 18 岁成人仪式差不多。

但相比之下,行冠礼的仪式礼节要多很多,除了要戴冠之外,还要另取别名。比如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中字太白的确立就是行冠礼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行冠礼之后,少年就等于向社会宣告我已经成年,从此会按照成年人的标准为人处事,一举一动都会合乎社会道德准则。

如果你是比较尊贵的贵族,就要戴一种名为弁的帽子,它主要是使用鹿皮拼接而成,并且在连接的位置,这以五彩玉石华丽的外表彰显身份地位的尊贵。如果你站在权力金字塔的塔尖,贵为天子或诸侯,就要戴一种名为冕的帽子,上面还有珠帘,尽显帝王之气。和贵族繁杂的礼仪相比,平民的头衣就显得简单多了,只要用布盖住发髻就可以了,通常称其为帻。这就是古代男子的四种头衣。

那么女子的头衣又有什么不同?古代女子通过不同的头饰彰显身份,古代女子十五而笄什么意思?这和男子二十而冠相似,都是一种成人仪式。十五而笄是这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要将头发盘起来,并且使用一种名为笄的簪子插住挽起的头发,从发型上表示已经成年,可以进行婚配了。后来我们就将到了结婚的年龄,称为及笄之年。当然笄也有阶级之分,尊贵女子使用镶有宝石的玉笄,还可以在其根部镶上珠玉。而平民则只能用竹条、金条做笄。古代男子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意思就是源于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除了衣服,我们也来聊聊端午,它虽然不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却也是我们重要的一个农耕节点。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也被称为“阳至”。端午节也叫端阳节,代表着那一天的太阳位于正中天。由于端午那一天,青龙七宿位于正南中天,叫做飞龙在天,而夏至那一天就是青龙七宿位于最中天之时,所以最初的端午与夏至其实是同一天。

后来人们把端午节定为农历的五月初五,从此端午就与夏至成了两个完全独立的节日,如果端午与夏至重逢为同一天,就叫做“龙花会”。

讲到24节气,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作者提到我们今天经常能听到一个词,四不像。在中国古代,人们用四种想象出来的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这四种动物分别是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和南方朱雀。苍龙、玄武、白虎和朱雀这四种动物源于中国远古的星宿崇拜。尽管古人的天文知识丰富,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科学水平所限,那时的天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宗教迷信绑定的。古人常常将奇异的自然现象和人间福祸联系起来。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不祥之兆,是对最高统治者的威胁,彗星也被视为灾祸的象征,直到今天,民间仍保留着扫把星的说法。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收集与 12 星座有关的小物品。西方的十二星座并不是近年才传入我国的, 1974 年,河北宣化出土了辽代张世清墓葬,里面就发现了黄道十二宫彩绘星图。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西方十二星座。这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就已经有十二星座了。

在我国,天文学推动了农业发展,而农业和历法又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说到历法,必须得说二十四节气。 2016 年 11 月,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二十四节气扬名世界。二十四节气是指我国农历季节变迁的 24 个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对农耕生产具有重大指导作用,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它不是谁一下子就发明出来的,而是在历朝历代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二十四节气里,每一个节气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就拿清明来说,就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宫廷斗争非常惨烈,大臣介子推保护太子重耳出逃,在弹尽粮绝时,他把自己大腿肉割下来给重耳吃,后来从而坐上了王位。为感激介子推当年的救命之恩,要给他加官进爵。介子推不愿做官,躲进大山里。重耳命人放火烧山,想把他逼出来,结果介子推就是不出来,被活活烧死了。

这时重耳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他规定这一天为寒食节,在民间,老百姓会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插柳踏青等。寒食节最早是在清明节前一天,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大家基本上把这两个节并到一起过了。

说完了天文和历法,我们再来简单说说古代的记时法。古代纪年历法是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它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了六十甲子。

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忌年、忌月、忌日等。一般认为天干地支发源于东汉。六是甲子的纪年法,一直沿用至今,从未中断。有一点要注意,一般历史年表记载的西汉以前的干支都是后人推算上去的。

说到这里,想起一件趣事儿,很多乐迷可能都听过水木年华的歌《一生有你》,当年不知感动过多少人。水木年华主唱之一叫卢庚戌,二字就是干枝纪年法。卢庚胥生于 1970 年,那年也恰好是庚戌年。

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内参的所有内容。它全部来源于有书甄选书单课程端午节将至:“艾”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内含9本精选好书,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生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