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者认为,当今年轻人在通往目标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是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对急功近利思想的宣扬。
借助电视和网络的普及,大众传媒向人们传播着迅速成名或致富的故事。当今最常见的电视节目形式就是各种竞赛,参加节目的普通年轻人可以在几分钟、几天,或者最多几周内就一跃成名,获得财富。
颂扬“迅速见效”和”显耀成就”的流行文化,取代了诸如反思和内省这样的传统美德,而后者曾一度被当作人类发展和教育的基本道德准则。
但大众传媒展示的这种获取财富和快乐的捷径,只不过是好莱坞式的幻想罢了。生活中的任何成功,从世俗意义的到精神层面的,都需要持续的努力。
持续时间更长久且让人感到更满足的成功,都需要对努力背后的目标有更深入的反思。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开启这种反思比较适合的时期就是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年轻人开始选择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青春是充满理想主义的时期――或者说至少应该如此。如果人生不是以充满理想主义的抱负作为开始,那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中就很可能会步入荒芜。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其他对人类发展的密切观察者都认同这一点。
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年前曾这样描述:“他们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期待,他们品格高尚,他们选择去做崇高的事情,而非出于私利考虑的事情,这就是年轻人的特点。”
但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世界里,年轻人的理想主义正在让位于一心只想获得物质回报的短期目标和对财务自由的渴望。
然而短期目标和渴望,如完成一个家庭作业、取得好成绩、被选拔为篮球队队员、参加大赛获得名次,这些每天都会来了又去。就适应当下情况而言,它们可能是必要的,并且年轻人可以在追求这些短期目标的过程中学到一些重要技能。
但是,这些短期目标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日程。急功近利的思维不能帮助年轻人确定一个他渴望的自我认同,即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无法带来一个让人可以投身于其中的备受鼓舞的目标,比如我的人生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成就。
短期目标可以让人跨越当下,而且在一些时候也是必要的,但却不可能产生那种让人有持久满足的前进动力。
成年人可能认为关注这些短期目标和渴望是最符合他们利益的,但到了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把全部关注点都放在这些东西上,只会徒增年轻人的矛盾心理、疏离感和愤世嫉俗。
然而,我们总是试图把自己的关注和目标强加给他们,而不是鼓励年轻人去追求能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兴趣。
好,这一讲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最后再给你留一个小思考题︰你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找到目标感吗﹖如果有,这种目标感的具体表现又是什么?欢迎把你的回答分享到评论区。
评论(0)